衛教資訊
糖尿病症狀及治療方法有哪些?三大類型要了解,醫師診斷最正確!
是否近期常感覺到容易口渴、上廁所頻率頻繁、體重減輕特別明顯?假如有以上症狀出現的話,那可就要當心是不是糖尿病找上門?!由於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,故在醫學上糖尿病症狀早已有一套完整的治療方式。而糖尿病治療的主要目標,是維持血糖水平在正常範圍內,從而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。除了治療和管理糖尿病外,也需要先了解糖尿病的症狀和併發症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! 一般來說,在糖尿病初期時通常沒有症狀,故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罹病。通常是在健康檢查時,才會發現自己居然患有糖尿病。而常見導致糖尿病產生的有3大因子: 1 . 遺傳:通常家族中有糖尿病、高血壓等病史,罹患的機率也會高於他人。 2 . 體質:第一型糖尿病患者,因自體免疫系統異常,導致身體破壞胰島細胞。導致胰臟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迅速受損,無法製造足夠的胰島素,甚至減少到完全沒有胰島素。另外,懷孕時曾經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患者,未來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也就會跟著提升。 3 . 習慣:即為生活型態。研究顯示同為40歲的中年人,常常需抽菸、喝酒應酬的人,得到糖尿病的機率高於同年齡層者。由於尼古丁和酒精,會導致胰島素的分泌機轉失衡;而愛好大魚大肉、不愛運動的人,則是讓體內有著過多脂肪、降低細胞對胰島素的利用能力,產生「胰島素阻抗」,甚至會讓好的膽固醇「高密度膽固醇 (HDL-C)」下降,使壞的膽固醇「低密度膽固醇 (LDL-C)」增加,因此不是愛吃糖的人才會得到糖尿病喔! 最後容易忽略的原因則是壓力! 壓力過大會使得身體內分泌失調,引發腎上腺素、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過度分泌,進而造成胰島素阻抗 糖尿病 說明 第一型 患者發病年齡通常好發在30歲以下,源自於體內免疫系統異常狀況,抗體攻擊製造胰島素的β細胞,胰臟無法分泌或只分泌極少量的胰島素 第二型 具有遺傳性,患者通常大於40歲,且有肥胖的外在特徵。初期沒有症狀,通常是產生糖尿病併發症時,才發現自己已患病 妊娠型 孕婦中約5%會出現暫時性的糖尿症狀,荷爾蒙的變化使得細胞對胰島素產生阻抗,而通常在孕婦生產後就會消失,但如果沒有妥善治療,有15%-50%在未來會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糖尿病是什麼?3 大類型 完整說明
糖尿病 3 大類型介紹
糖尿病常見症狀有哪些?
糖尿病症狀最常見的有「三多一少」,是指「吃多、喝多、尿多和體重減輕」其具體表現為:
1.吃多
糖尿病初期的症狀非常不明顯,很容易被忽略,成年人在糖尿發病前,可能會在午餐或晚餐前出現低血糖的反應,表現出飢餓感、無力、顫抖、疲倦、出汗、心慌和頭暈等症狀。而這些反應可能很輕,但也有少數比例患者較嚴重,飢餓難忍需要進食才能緩解。葡萄糖是體內能量的主要來源,而當大量的葡萄糖從尿液中流失(由於尿中流失過多的糖),能量缺乏,機體就會經常處於半飢餓狀態。為了要維持機體的活動,就要補充「糖」,所以身體機能會出現吃多且容易飢餓的症狀,引起食慾亢進,食量增加。反之,若患者食慾不增反減、突然下降,就可能是出現了嚴重合併症,尤其是酮症酸中毒,這點就需要特別注意。
2.尿多
當血液內的「糖」無法進入細胞提供養分,血液中的「糖」濃度就會上升;血糖濃度超過腎糖的閾值時,超出腎臟可以再吸收的極限,「糖」就會進入到尿液排出體外。由於葡萄糖的滲透壓增加,跟隨著糖份排出的水分也會增加。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尿液量增加,進而引起尿多的症狀。患有尿多症狀患者,其小便量及小便次數會明顯增加。每天小便次數可以超過20次,24小時內的總排尿量可達4公升以上,有些甚至可以高達10公升。血液中「糖」愈高,尿液中排「糖」會愈多,排尿量也就會跟著愈多。
3.喝多
由於尿液量增加,尿得多導致排尿的水分也跟著增加。身體流失過多水分,發生細胞內脫水,刺激口渴中樞,使得患者會明顯感覺到口渴、會想喝很多水,導致出現水喝很多的症狀。一般來說,飲水量大約相當於排尿量,故排尿愈多飲水也就會愈多。
4.體重減少
因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不足,葡萄糖無法被充份利用,需要分解蛋白質和脂肪來補充能量。加上患者體內大量的水份流失,雖然吃下的多,但體重卻因此減輕,身形日漸消瘦。
糖尿病症狀可能伴隨哪些併發症?
基本上,「三多一少」是糖尿病最常見的症狀,當出現這些症狀時應該要立即進行血糖檢測,並及早接受治療。除此之外,亦可能伴隨出現以下幾種症狀:
☐ 容易感到疲勞,四肢無力、麻痺
☐ 皮膚及性器官搔癢
☐ 視力衰退
☐ 抵抗力降低,皮膚產生病變,傷口癒合能力差
讓人聞之色變的糖尿病併發症
糖尿病是慢性病,長期高血糖會對身體的各項器官與系統造成傷害,進而引發許多併發症。可怕的不是糖尿病本身的症狀,糖尿病的併發症才是最可怕的隱形殺手!因為糖尿病初期多數患者是沒有明顯症狀,容易疏忽而導致病症漸漸地擴及全身。
身體長期處在高血糖的狀態下而不自覺,就很容易產生併發症,包含:心血管疾病、腎病變、視網膜病變等,風險相當高。以視網膜病變為例,根據醫學臨床統計,糖尿病患者約有40%都有不同程度視網膜病變問題,失明機率也較一般人高出25倍,成了失明的高風險群
而罹患糖尿病都將可能碰到四大併發症,包括:「大血管病變」、「神經病變」、「足部病變」與「小血管病變」。發作時都會讓人痛苦萬分,且一旦發生以後,往往都是不可逆的,不但造成患者生活品質的降低,更造成家人極大的負擔。糖尿病併發症將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正常作息,甚至進而危及到生命安全。
四大併發症 | 説明 |
大 血 管 |
|
神 經 |
|
小 血 管 |
|
足 |
|
糖尿病治療方法有哪些?又該如何檢測?
糖尿病診斷,主要是依靠指標檢測,只要有其中一項超標醫生就會判定已罹患糖尿病:
☐ 糖化血色素濃度(HBA1C) ≧ 6.5%
☐ 空腹時(至少8小時)血漿葡萄糖 ≧ 126 mg/dl
☐ 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,第二小時血漿葡萄糖 ≧ 200 mg/dl
☐ 擁有高血糖症狀(三多一少症狀)且隨機血糖 ≧ 200 mg/dl
此刻您對健康充滿信心,但您知道自己10年後可能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嗎 ?
【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】 ( 平台適用30-70歲,其他年齡層僅供參考 * 國民健康署 © 版權所有 )
檢測數據需搭配抽血數值,不清楚身體的數值,可先至診所由內分泌專科醫師評估後協助抽血檢驗
糖尿病治療方式看這邊!
1. 第一型糖尿病
無法治癒,目前治療方法為長期施打胰島素以控制病情,搭配飲食和運動。如控制不好,就會引起糖尿病酮酸中毒。
2. 第二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
無法治癒,除施打胰島素外,還可透過口服藥物來改善。並搭配飲食控制與運動、改變生活型態協助。若飲食和運動就可以良好控制血糖,就有機會可以不用服藥。
3. 治療糖尿病常用的口服藥物
包括:降糖藥、促胰島素分泌劑、減少腸道糖吸收藥物等,用於降低血糖,以保持血糖平穩。
4. 控制飲食
要減少糖分、脂肪和總卡路里攝入量,並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,有助於控制血糖。營養攝取之比例建議:醣類50%、蛋白質20%、油脂30%。舉例來說,一般成人每日醣量攝取量約為250克,以15克為一份量;以每日熱量1,500卡為例:每日醣量可攝取12份,其中9份為五榖根莖雜糧類、1份為奶類、2份為水果,平均地分配在3餐當中食用。
5. 運動
對於提升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相當有幫助,使身體更有效地利用葡萄糖。建議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,如步行、快走,能有效降低血糖。建議運動時,隨身攜帶含糖食物,預防低血糖發生時可以適時補充。另外定期測量血糖水平,了解病情變化,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,也對患者來說相當重要。
糖尿病是一種長期慢性疾病,需要長期護理和管理。定期進行眼科檢查、腎功能檢查、神經系統檢查等,以及加強口腔護理,控制血壓、膽固醇等,可以有效減少併發症的發生。
糖尿病治療期間要吃得正確!
診間常聽到「我都吃得很少、血糖還是好高...?」仔細一問才發現,為了好消化及方便,都吃全麥麵包、燕麥片、稀飯等加工食品、隱形的升糖超速食物,還以為只要是五穀就是健康的食物。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,要吃得天然、無加工的澱粉,再配上建議進食方式:
蛋白質 ➡️ 青菜 ➡️ 澱粉
當然,烹調的方式要以「少油、少鹽、少糖、高纖維」為主。少喝含糖飲料、戒菸跟戒酒以及開始運動,就能快樂的控制飲食。並可參考「333原則」,每週運動3次以上,每次至少30分鐘,達到每分鐘脈搏130下狀態。且維持理想得體重,留意體脂率,用健康的方式紓解壓力,運動就是一個很好的選項,而大吃大喝只會帶來更高的糖尿病風險。
糖尿病症狀與治療常見QA
Q 1 . 糖尿病一定會遺傳嗎?
不一定。糖尿病有機率透過基因遺傳給子女,尤其第二型糖尿病。根據目前研究指出,父母親其中一患有糖尿病,子女被遺傳的機率約為 25%;若父母親雙方都患有糖尿病,子女被遺傳的機率約為約 50%~65%。第一型糖尿病病患的下一代,得到糖尿病的機率與一般人差不多
Q 2 . 糖尿病會康復嗎?
糖尿病目前無法完全根治,僅能透過藥物、運動、及飲食控制,部分患者經醫師評估後,可以不使用藥物
Q 3 . 水果的糖份會影響血糖嗎?
會。水果的糖會轉為蔗糖或果糖,仍會導致血糖提升,故水果的每日攝取量也必須控制
Q 4 . 若接受胰島素治療,是否必須注射一輩子?
不一定。若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,需終生使用胰島素治療;第二型糖尿病患者,有機會以口服藥物控制病情,即使因特殊因素而使用胰島素,待病情穩定後,大多可改回口服藥物治療
預約指定 內分泌新陳代謝徐佩君醫師 門診
台南康舟(台南市南區金華路一段486號2樓)預約 ➤ 線上表單登記 專線:06-2655345
延伸閱讀
【認識高血壓】 高血壓發作症狀有哪些?臉紅心跳、頭暈頭痛要注意!
高血壓飲食衛教指南|建議注意事項要了解,根據 3+2 原則控制準沒錯!
參考資料 (供分享衛教知識使用)
得了糖尿病,當心這四大併發症上身 罹患糖尿病要小心!併發症才是要命原兇 16種抗糖尿病明星食物 糖尿病人Q&A 常見問題 -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
為什麼糖尿病患者會出現「三多一少」的症狀?罹患糖尿病不只顧好血糖就好!小心併發症才是要命元兇 - Heho健康 第一型、第二型糖尿病的差別?醫師解答成因、治療及診斷標準大公開!